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

栏目:虫害 发布时间:2017-08-25
英文名: Wheat cereal cyst nematode
异 名: 小麦燕麦胞囊线虫

英文名  Wheat cereal cyst nematode

异名  小麦燕麦胞囊线虫

简介  小麦禾谷胞囊线虫是当前对小麦生产最有威胁性的线虫。在我国湖北和华北主产区河北、山西、北京均有此病发生。此病仅发生于禾本科植物,主要为害小麦、大麦、燕麦、黑麦以及杂草、 谷物等27属34种。

为害症状
[为 害症状]受害小麦幼苗矮黄,根系短分叉,后期根系被寄生呈瘤状,露出白亮至暗褐色粉粒状胞囊,为该病的典型特征。胞囊老熟易脱落,胞囊仅在成虫期出现,故 生产上常查不见胞囊而误诊。线虫为害后,病根常受次生性土壤真菌如立枯丝核菌等为害,致使根系腐烂。或与线虫共同为害,加重受害程度,致地上部矮小,发 黄,似缺少营养或缺水状,应注意区别。 [侵染]年生一代。土温9℃以上时有利于线虫孵化和侵入寄主。以2龄幼虫侵入幼嫩根尖,头部插入后在维管束附近定居取食,刺激周围细胞成为巨形细胞,逐渐 发育变为豆荚型,蜕皮形成长颈瓶形3龄幼虫,4龄为葫芦形,然后成为柠檬形成虫。雄成虫由定居型变为活动型,出根与雌虫交配后死亡,雌虫体内充满卵及胚胎 卵变为褐色胞囊,然后死亡,使被侵染根部鼓起。卵在土中可保持1年或数年的活性。胞囊失去生命后脱落入土中越冬,可借水流、风,农机具等传播。

病原物
[病原]病原为燕麦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 Wollenweber,属胞囊线虫属。雌虫胞囊柠檬型,深褐色,阴门锥为两侧双膜孔型,无下桥,下方有许多排列不规则泡状突,体长 0.55~0.75mm,宽0.3~0.6mm,口针长26?m,头部环纹,有6个圆形唇片。雄虫4龄后为线型,两端稍钝,长164mm,口外基部圆形, 长26~29?m;幼虫细小、针状,头钝尾尖,口针长24?m,唇盘变长与亚背唇和亚腹唇融合为~两端圆阔的柱状结构。卵肾形,含在雌虫体内不产出。

发生因素
[发 生规律]春麦被侵入两个月可出现胞囊。秋麦则秋季侵入,以各发育虫态在根内越冬,翌年春季气温回升为害,于4-5月显露胞囊。也可孵化再次侵入寄主,造成 苗期严重感染一般春麦较秋麦重,春麦早播较晚播重。冬麦晚播发病轻。连作麦田发病重;缺肥、干旱地较重;沙壤土较粘土重。苗期侵染对产量影响较大。

防治方法
(1) 加强植物检疫,严禁随意调运种子,防止此病扩散蔓延。
(2)因地制宜选用抗(耐)病品种。
(3)改善耕作制度。与其他麦类及禾谷类作物隔年或3年轮作;春麦区适当晚播。
(4)加强田间管理。要平衡施肥,提高植株抵抗力;施用土壤添加剂,控制根际微生态环境,使其不利于线虫生长和寄生。
(5)种子处理。清水选麦种倒入清水中迅速搅动,虫瘿上浮却捞出,可汰除95%虫瘿。整个操作争取在10分钟内完成,防止虫瘿吸水下沉。盐水选 用20%盐水汰除虫瘿较清水彻底,但事后要用清水洗种子。硫酸铵液选法用26%硫酸铵液汰洗即可。药剂处理用50%甲基对硫磷或甲基异柳磷,按种子量0.2%拌闷种子。每100kg种子用药200g对水20kg,混匀后,堆50cm厚,闷种4小时,即可播种。
(6)药剂防治。

来源:世界农化网

上一篇: 粟(谷子)纹枯病
下一篇: 山药斑纹病